见《闽东本草》。为腹水草之别名,详该条。
①病名。见《张氏医通·杂门》。详脱营失精条。②见失荣条。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经血漏下夹有黄色之液体。参见经漏条。
病名。指鼻涕脓臭者。《普济方》卷五十七:“脑泻臭秽。”属鼻渊类。参见鼻渊条。
①指手足三阳经分出的脉络。②指位于体表或上行的络脉。《灵枢·百病始生》:“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③专指足阳明胃经的络脉。《素问·调经论》:“形有余,则泻其阳经;不足,则补其阳络。”王冰注:“
指清冷的饮料。《灵枢·杂病》:“齿痛不忍清饮。”
见《本草纲目》。为青葙之别名,详该条。
方书名。9卷。清·王晋夫辑(其子王鹏寿续增)。刊于1852年。本书为单验方汇编的一种,分上部、中部、下部、四肢、杂症、伤损、疮毒、妇女、小儿共9类,2400余方。并附外科大症图1卷及《遂生福幼》1卷。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安耶。即仆参,见该条。
指火热之气过甚,使万物焦烁枯槁。《素问·五运行大论》:“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令郁蒸,其变炎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