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紫茉莉根之别名,详该条。
新出土汉代竹、木简牍医书。不著撰人。1972年于甘肃武威县旱滩坡东汉墓中出土,现存92枚手写医简,其中可辨识的药方约36首,药名百余种。此外还有针灸疗法等内容。这是历代文献所未收载的一部早期医学文献。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溪黄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海洋生物》。为鹿角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幼幼集成》。即挟热腹痛,详该条。
病证名。即肾泄。《药症宜忌》:“肾泄,即五更及黎明泄泻者是也。亦名大泻泄。属命门真火不足。”详该条。
饮食加工烹调著作。元·倪云林撰。所载饮食品共46种,其中有菜类31种,点心10种,饮料4种,调料1种。详载各种食物的取料、加工和烹调制作方法,并附制香灰法和洗砚法。现有版本见《膳夫经手录》。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疔疮生于胁部者,证治见疔疮条。
①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天葵之别名。②见《湖南药物志》。为茅膏菜之别名。③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夏天无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名。见《辨证录》卷十三瘰疬门。即瘰疬。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