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因痰饮湿热阻滞肠胃所致。《张氏医通·大小府门》:“痰秘者,痰饮湿热阻碍,气不升降,头汗喘满,胸胁痞闷,眩晕腹鸣。半夏、茯苓、木香、槟榔、枳实、橘红、香附、白芥子、姜汁、竹沥。不应,加大黄、黄连。
①见《本草纲目》。为枸骨叶之别名。②见《草药手册》。为廊茵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豨莶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陈念祖条。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二十号损象方。炙没药、降香各三钱,细辛四钱,桃仁、延胡索、白蒺藜各一两。为末,每服一钱,紫荆皮煎汤送下。治痧症血郁不散。
见简易备验方条。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见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①《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抱阳廓即火廓,火廓属心,心与小肠为表里,依附于阳,故又名焉。”②《张氏医通》卷八:“命门之府为火廓,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仙人杖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撰有《痈疽论》一卷,已佚。
【介绍】:宋代医生。广州人。曾专心研究医学,常为贫苦人治病而不受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