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皮刺
即横刺,见该条。
即横刺,见该条。
骨骼部位名。指两骨末端互相交合的部分,状如分枝,故名。《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坤宁集》:“凡九窍有肉突出,皆名为痔。妇人阴中突肉,名阴痔。”相当于子宫脱垂、子宫粘膜下肌瘤等。有因肝郁或湿热者,阴户流黄水,宜解郁清热利湿,用龙胆泻肝汤或丹栀逍遥散;有
证名。见《证治准绳·喘》。指肾虚不能纳气的气喘。多由喘证久延,或大病后元气受伤,真阳虚惫,肾气不能归元,孤阳浮越所致。《医贯·喘》:“真元耗损喘,出于肾气之上奔。其人平日若无病,但觉气喘,非气喘也,乃
【生卒】:1875~1935【介绍】:民国时期医家。江苏武进人。创办过中医函授学校,曾在商务印书馆任编辑,接触过西医学,有志于沟通中西医的学术,是中西医汇通派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反对余云岫等人否定祖国医
病名。又称脾泻。因寒湿损脾或饮食伤脾,脾气虚弱所致。《难经·五十七难》:“脾泄者,腹胀满,泄注,食即呕吐逆。”《丹溪心法·泄泻》:“老人奉养太过,饮食伤脾,常常泄泻,亦是脾泄。”《寿世保元·泄泻》:“
指受冷极深冻僵而死。《诸病源候论·冻死候》:“人有在于途路,逢凄风苦雨,繁霜大雪,衣服沾濡,冷气入藏,致令阴气闭于内,阳气绝于外,荣卫枯涩,不复流通,故致噤绝而死。若早得救疗,血温气通则生。”
挽救亡阳的治法。同回阳救逆。详该条。
病证名。指督脉经气异常而致的病症。《灵枢·经脉》:“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摇。挟脊之有过者,取之所别也。”《素问·骨空论》:“督脉
见《广西中药志》。为山大颜之别名,详山大颜条。
又称清营泄热。是清除热性病邪在营分的治法。热邪入于营分,症见高热、烦躁、夜睡不安、舌绛而干、脉细数、口渴不甚,可用清营汤,清营解毒,泄热养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