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毒药

猜你喜欢

  • 唇胗

    古病名。出《灵枢·经脉》。胗,“唇疡也”(《说文解字》)。详唇疮条。

  • 热邪

    病因之一。致病特点是出现热性、阳性的实证。如发热息粗,红肿,焮痛,便秘等。热吐病证名。又名胃热呕吐。小儿因胃热而致的呕吐。元·朱震亨《幼科全书》:“热吐食化,不恶食。”多因乳食停积化而为热;或夏秋暑热

  • 一叶一枝花

    见《湖南药物志》。为盘龙参之别名,详该条。

  • 坤草

    见《青海药材》。为益母草之别名,详该条。

  • 神祐丸

    《儒门事亲》卷十二方。甘遂(面裹不令透,水煮百余沸,取出用冷水浸过,去面焙干)、大戟(醋浸煮干)、芫花(醋浸煮)各半两,黑牵牛子、大黄各一两。为细末,水泛为丸,小豆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临卧温水送下。

  • 地侧柏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石上柏之别名,详该条。

  • 率骨

    见率谷条。

  • 视举

    证名。指目睛上视。《灵枢·癫狂》:“癫疾始生,光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

  • 入月

    ①指临近产期。见《外台秘要》卷三十三。②月经的别称。《妆楼记》:“红潮,谓桃花癸水也。又名入月。”

  • 间脏

    指疾病传变不传于所胜之脏,而是间隔一脏,传于其所生之脏。如心病传脾,脾传肺,肺传肾,肾传肝,肝传心,母子相传。《难经·五十三难》:“间藏者,传其子也。”按五行学说,间脏其气相生,虽病亦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