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明·徐春甫《痘疹泄秘》。长于痘疮内的疔,其色紫黑,疔形坚实,随痘而出,多先见疔而后见痘形,生长较快。为热毒积于肌肉间,随痘而出所致。
见《广州植物志》。为卜芥之别名,详该条。
见《临证指南医案》。即蝉蜕,详该条。
即虫胀。见《医学入门·鼓胀》。详虫胀条。
【介绍】:元代医家。字子林。瓯宁(今福建建瓯)人。精痘疹专科。
见《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二。即月经过少,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外科》。为盾叶薯蓣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别名。出《刺疔捷法》。即上迎香,见该条。
【生卒】:十八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有堂。戎州(今四川兴文县西)人。年轻时经商,后弃商业医,编有《齐氏医书四种》(1806年刻行),包括:《医案》、《家传医秘》、《痢症汇参》、《痘麻医案》。
证名。指凛慄恶寒。《灵枢·口问》:“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慄。”参见振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