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唐代民间医生。荆州(今湖北境内)人。精外科,善治骨折,对复杂性骨折病人,使用药酒麻醉,然后进行手术治疗切开皮肉,剔除碎骨,外贴药膏,封闭伤口,即愈。
亦称假苔。舌苔被食物或药物所染,改变原来苔色。如食橄榄、杨梅可染为黑苔,食枇杷可见黄苔。望舌时须加以注意,排除假象。
亦作“人痾”,五不男之一,亦称“变”。见清·卢若腾《岛居随笔》。类于两性畸型,俗称阴阳人。详五不男条。
古病名。清·曾懿《妇科良方》:“产后小儿生下失血过多,遂遗下一物,如脂膜状,乃气血素亏,产前劳伤,肝之脂膜,随血崩堕,名曰肝萎。治宜大补气血,略加升提之品。”类似胎膜残留。
出《素问·脏气法时论》。①泛指脾之阴阳、气血不足的各种病证。多因饮食失调、寒温不适、忧思、劳倦过度或久病伤脾所致。症见消瘦面黄、四肢乏力、纳减、食不消化、腹痛、肠鸣、便溏或泄泻、浮肿、便血、崩漏等。治
即九转之丹,详该条。
即导法。详该条。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为苣荬菜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素问·诊要经终论》。①即呕吐。指胃内之物上涌而出,有声有物。《卫生宝鉴·补遗》:“有物有声,名曰呕。”详呕吐条。②食入即吐出,称为呕。《医宗必读·呕吐哕》:“后世更为分别,食刹则吐谓之呕。刹
病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有混睛障尽去,独存一翳,洁白映人,本科(眼科)曰孤星伴月。”属宿翳,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