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松油

松油

《中药大辞典》:松油

药材名称松油

拼音Sōnɡ Yóu

别名松脂(《唐本草》),沥油(《纲目拾遗》)。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松科植物油松或其同属植物树材中的松脂

制法《纲目拾遗》:"取油法:以有油老松柴,截二、三寸长,劈如灯心粗,用麻线扎把,如茶杯口大,再用水盆一个,内盛水半盆,以碗一只,坐于水盆内,用席一块,盖于碗上,中挖一孔如钱大,再以扎好松把直竖于席孔中间,以火点着,少时再以炉灰周围上下盖紧,勿令走烟,如走烟,其油则无,候温养一、二时,其油尽滴碗内,去灰席,取出听用。"

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治疥疮久远不愈。以此油新浴后擦之,或加白矾末少许,和擦。"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松油

药材名称松油

拼音Sōnɡ Yóu

别名沥油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油松或其同属植物木材中的油树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inus massoniana Lamb.2.Pinus tabulaeformis Carr.3.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4.Pinus thunbergii Parl

原形态1.乔木,高达45m,胸围1.5m。树皮红褐色,下部灰褐色,成不规则长块状裂。小枝常轮生,淡黄褐色,无白粉,无毛;冬芽卵状圆柱形,褐色,先端尖,芽鳞边缘丝状,先端尖或有长尖头。叶针形,2针一束,稀3针一束,长12-30cm,细长而柔软,叶缘有细锯齿,树脂道约4-8个,在背面边生,或腹面也有2个边生;叶鞘初呈褐色,后渐变成灰黑色,宿存。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弯垂,长1-1.5cm,聚生于新枝下部苞腋,穗状;雌球花单生或2-4个聚生于新枝顶端,淡紫红色。球果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形,长4-7cm,径2.5-4m,有短梗,下垂,熟时粟褐色;中部种鳞近长圆状倒卵形,长约3cm;鳞盾菱形,微隆起或平,鳞脐微凹,无刺。种子长卵圆形,长4-6mm,连翅长2-2.7cm。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12月。

2.乔木,高达25m,胸围可达1m以上。树皮灰褐色,呈不规则鳞甲状裂,裂隙红褐色。枝轮生,小枝粗壮,淡橙黄色或灰黄色;冬芽宽椭圆形,先端尖,红褐色。叶针形,2针一束,深绿色,粗硬,长10-15cm,径约1.5mm,边缘有细齿,两面有气孔线;叶鞘初时淡褐色,渐变成暗灰色。雄球花圆柱形,长1.2-1.8cm,在新枝上聚生成穗状;雌球花序阔卵形,长7mm,紫色,着生于当年新枝上。球果卵形或圆卵形,长4-9cm,有短梗,向下弯垂,熟时淡黄色或淡褐黄色,宿存数年之久;中部种鳞近长圆状倒卵形,长1.6-2cm,鳞盾肥厚,隆起或微隆起,扁菱形或菱状多角形,横脊显着,鳞脐凸起有尖刺。种子卵圆形或长卵圆形,淡褐色,有斑纹,连翅长1.5-1.8cm。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

3..乔木,高达30m,胸围达1.5m。树皮橘红色,不规则鳞片状脱落。一年生枝淡黄色或红黄色,微有白粉,无毛;冬芽长圆状卵圆形,暗红褐色,针叶2针一束,长5-12cm,径约1mm,先端微尖,两面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横切面半圆形,树脂道约4-6个,边生。雄球花淡红黄色,圆筒形,5-12mm,聚生于新枝下部呈短穗状;雌球花淡红紫色,单生或2-3个聚生,一年生小球果的种鳞先端有短刺。球果熟时暗黄褐色或淡褐黄色;种鳞张开,易脱落,有微隆起的横脊,鳞脐平或微凸起,有短刺。种子倒卵状椭圆形或卵圆形,长4-7mm,连翅长1.5-2m,种翅宽5-7mm。花期4月,果熟期翌年9-10月。

4.乔木,高达30m,胸围可达2m。幼树皮暗灰色,老时灰黑色,粗厚,不规则块裂。一年生枝淡褐黄色,无毛;冬芽银白色,圆柱状椭圆形或圆柱形,顶尖,芽鳞披针形,边缘白色丝状。针叶2针一束,深绿色,有光泽,粗硬,长6-12cm,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均有气孔线,横切面有树脂道6-11个,中生。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长1.5-2cm;雌球花单生或2-3个聚生新枝近顶端,直立,卵圆形,淡紫红色。球果熟时褐色,圆锥状卵圆形或卵圆形,长4-6cm,径3-4cm,有短梗,向下弯垂,中部种鳞卵状椭圆形,鳞盾稍肥厚,横脊显着,鳞脐有短刺。种子倒卵状椭圆形,长5-7mm,连翅长1.5-1.8cm,种翅灰褐色。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500m以下山地。

2.生于海拔100-2600m的山地。

3.生于温带沿海山地和平原。

4.生于东部沿海山地。

资源分布:1.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3.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南京一带有栽培。

4.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等地;武汉、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多有栽培。

炮制取油法:以有油老松柴,截二、三寸长,劈如灯心粗,用麻线扎把,如茶杯口大,再用水盆一个,内盛水半盆,以碗一只,坐于水盆内,用席一块,盖于碗上,中挖一孔如钱大,再以扎好松把直竖于席孔中间,以火点着,少时再以炉灰周围上下盖紧,勿令走烟,如走烟,其油则无,候温养一、二时,其油尽滴碗内,去灰席,取出听用。

性味苦;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杀虫。主疥疮;皮癣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涂擦。

各家论述本草纲目拾遗》:治疥疮久远不愈。以此油新浴后擦之,或加白矾末少许,和擦。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刺蓬花

    药材名称刺蓬花拼音Cì Pénɡ Huā别名铁海棠、番鬼刺、万年刺、虎刺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铁海棠Euphorbia milii Ch.des Moulins的茎叶。全年可采,晒干或鲜

  • 黑根药

    药材名称黑根药拼音Hēi Gēn Yào别名威灵仙、草威灵、黑头晕、千里光紫菀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狗舌紫菀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ter senecioides Franch.采收和储藏:秋

  • 椰子瓤

    《中药大辞典》:椰子瓤药材名称椰子瓤拼音Yē Zi Ránɡ出处《本草衍义》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椰子的胚乳(椰肉)。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椰子皮"条。化学成分椰子含油35~45%

  • 痢止蒿

    《中药大辞典》:痢止蒿药材名称痢止蒿拼音Lì Zhǐ Hāo别名止痢蒿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痢止蒿的全草。夏季采收,洗净,阴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匐枝横走,节

  • 南板蓝根

    《中国药典》:南板蓝根药材名称南板蓝根英文名RHIZOMA ET RADIX BAPHICACANTHIS CUSIAE别名大蓝根、大青根来源本品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

  • 鲤鱼肠

    《中药大辞典》:鲤鱼肠药材名称鲤鱼肠拼音Lǐ Yú Chánɡ出处《唐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肠。功能主治①《唐本草》:"主小儿肌疮。"②《纲目》:"

  • 茅香

    药材名称茅香拼音Máo Xiānɡ别名香草来源禾本科茅香属植物茅香Hierochloe odorata (L.)Beauv.,以根状茎入药。春秋采收,切段晒干。性味甘,寒。功能主治凉血,止血

  • 芭蕉头

    药材名称芭蕉头拼音Bā Jiāo Tóu别名芭蕉、牙蕉、板蕉来源芭蕉科芭蕉属植物芭蕉Musa basjoo Sieb et Zucc.,以根、茎和花入药。根及茎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夏秋

  • 短茎独活

    药材名称短茎独活拼音Duǎn Jīnɡ Dú Huó别名独活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短茎古当归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changelica breuicaulis(Rupr.)Echb.[An

  • 木鳖根

    药材名称木鳖根拼音Mù Biē Gēn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木鳖子的块状根。性味苦微甘,寒。功能主治消炎解毒,消肿止痛。复方治痔疮疗毒,无名肿毒,淋巴结炎:木鳖子鲜根或叶,加盐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