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杞菊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

《中国药典》:杞菊地黄丸

药方名称杞菊地黄丸

处方枸杞子40g菊花40g 熟地黄160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微酸。

炮制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医级》卷八:杞菊地黄丸

药方名称杞菊地黄丸

处方生地山茱萸茯苓山药丹皮泽泻构杞子菊花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滋肾养肝。治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眼珠涩痛,怕日羞明,迎风流泪。

用法用量每服6~9克,温开水送下。

摘录《医级》卷八

猜你喜欢

  • 海石二陈汤

    药方名称海石二陈汤处方海石、半夏、陈皮、甘草、白茯苓。功能主治牡疟。用法用量胸前饱闷,加草果、苍术、厚朴、枳壳;恶寒头疼,加羌活。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 补阴降火汤

    药方名称补阴降火汤处方当归(酒洗)、川芎、白芍(酒炒)、熟地黄(酒蒸)、黄柏(炒)、知母(酒炒)各等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小儿阴虚,尾骨节痛。用法用量少用官桂为引,或以前胡、木香为引。如痛不止,加乳香

  • 加味清暑益气汤

    药方名称加味清暑益气汤处方黄耆、升麻、人参、白术、神曲、陈皮、泽泻、黄柏、当归、青皮、麦冬、葛根、甘草、五味、丹皮、生地。功能主治伤暑吐衄,脉虚而大。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摘录《医钞类编》卷七

  • 金腺膏

    药方名称金腺膏处方黄丹2两(用银铫内炒紫色为度,倾在净地上令冷),朴消半两(研),白沙蜜4两(与炒了黄丹一处于银石器内熬熟一倾,放冷,用新绵子用两重滤去汁,其滓再熬成膏,用净瓶内盛)。功能主治风毒气赤

  • 防风羊角汤

    药方名称防风羊角汤别名防风羚羊角汤处方防风1两,赤芍半两(炒),桂心半两,羚羊角2钱,川芎2钱,羌活2钱,当归2钱,酸枣仁2钱(炒),牛蒡子(炒)2钱。制法上锉。功能主治产后气血不足,血亏寒滞,热郁于

  • 前列通补汤

    药方名称前列通补汤处方黄芪20克,海藻20克,枸杞子10克,党参15克,丹参15克,菟丝子10克,怀牛膝10克,泽泻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30克,王不留行子12克,甘草5克。功能主治清热活血

  • 荜澄茄丸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荜澄茄丸药方名称荜澄茄丸处方荜澄茄1两,白豆蔻(去皮)1两,肉豆蔻(去壳)1两,木香1两,草豆蔻(去皮,炒)1两,丁香1两,白术1两,缩砂仁1两,红豆蔻1两,桂(去粗皮)1两,益

  • 葛根芍药汤

    药方名称葛根芍药汤处方葛根3分,芍药半两,甘草半两,黄芩半两,桂枝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发热,自汗多啼。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分2次温服,相次与之。热盛者,去桂,加升

  • 蓝根膏

    药方名称蓝根膏处方板蓝根1两,黄芩(去黑心)1两,黄连(去须)1两,大黄1两,白及1分,乳香半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背痈如(钅敖)底,又如蒲扇,疼痛不止。用法用量新汲水调成膏,量大小贴之,日四夜二。

  • 青蒿煎

    药方名称青蒿煎处方青蒿汁600毫升人参麦门冬(去心)各30克制法上药将后二味为末,用青蒿汁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潮热有时,五心烦热。用法用量食后服20丸。摘录《全生指迷方》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