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啮者,咬也。系指自咬其舌。《灵枢·口问》:“少阴气至则啮舌,少阳气至则啮颊,阳明气至则啮唇矣。”《黄帝内经灵枢集注》:“齿者,肾气之所生也,少阴之脉挟舌本,少阳之脉循于颊,阳明之脉,挟口环唇下
病证名。《世医得效方》卷十六:“白睛先赤后痒痛,泪下闭涩难开,年深则睛变成碧色,满目如凝脂,赤脉横贯,宜地黄散。”即混睛障。详该条。
出《针灸甲乙经》。即栝楼,详该条。
见清·沈明宗《医征女科》。即产后玉户不敛。详该条。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呕吐论》。指脾胃虚弱,或邪滞脾胃所致的呕吐。如胃寒呕吐、胃热呕吐、痰饮呕吐、食积呕吐等。详各该条。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即调疽。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见上廉条。
见《黑龙江中药》。为松萝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乘雅半偈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土儿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