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易氏医案

易氏医案

书名。1卷。18则。明·易大艮撰。作者认为“治病贵先识病性”,其特点是每证必据脉求因,审因辨证,推究病因及其传变,定方用药。治案层层设问以剖析病情、病因、病理变化及处方用药。治法开郁为先,补益随后,案末附有自制经验方11首。本书收入《医林指月》丛书中。

猜你喜欢

  • 本心斋疏食谱

    食谱著作。1卷。宋·陈达叟编。约撰于1276年。“疏”通“蔬”,指素食,故本书是素食食谱。所记二十个素食品种中,原料备品七种,菜品十三种。在对每一种菜品作简要介绍后,都附有十六字的“赞”,至今仍有参考

  • 浮郄

    经穴名。代号BL38。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大腿后外侧,腘窝横纹上1寸,股二头肌腱内侧缘处;或于委阳穴直上1寸取穴。另说“委阳上二寸”(《循经考穴编》广注);“去殷门下一寸三分”(《针

  • 韦驮献杵

    练功方法。出《易筋经》。有三势:①第一势:取立位,两足分开,两手徐徐上提至胸前成捧球状。《易筋经》:“定心息气,身体立定,两手如拱,心存静极。”②第二势:两手分开,向两侧推移成侧平举状。《易筋经》:“

  • 意念。《素问·宣明五气篇》:“脾藏意。”《灵枢·本神》:“心有所忆谓之意。”又“脾忧愁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四肢不举。”

  • 鼻齆息肉

    病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七:“鼻齆息肉,阻塞清道,……实阳明热滞,留结而然。故内治之法,宜以清火清气为主。”即鼻息肉。详该条。

  • 土血竭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即草血竭,详该条。

  • 熏脐法

    以熏灸脐部治疗疾病的方法。《寿世保元》:“益府秘传太乙真人熏脐法,能补诸虚百病,益寿延年。麝香五分为末入脐内,后用药末放麝香上,将面作圈围住,上用槐皮灸一百二十壮,不时需换槐皮。龙骨、虎骨、蛇骨、丁香

  • 痨瘵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又作劳瘵。详该条。

  • 伤寒总论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

  • 医法心传

    医论著作。清·程芝田撰。刊于1885年。全书共有医论12篇,包括五行、伤寒、温疫、痢疾、痘科及损伤等病证辨治要旨,强调“医宜通变”,随证处方,但又认为诸家之方总不出古方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