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明论方》卷九方。人参、沙参、玄参、紫团参、丹参、白术、牡蛎、知母、甘草各二两,蛤蚧一对(头尾全,用河水净洗,文武火酥炙黄色)。研细末,用麻黄十五斤(去根),枸杞子三斤,熬成膏,为丸,弹子大,每服一
①读(nèi)。里面。与外相对。《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②音那(nà)。古同纳。①受纳、纳入。《灵枢·营气》:“营气之道,内谷为宝。”②进针、下针。《素问·八正神明论》:“以息方
见《广州植物志》。为白兰花之简称,详该条。
经外奇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十宣穴,见该条。
出《伤寒论》。为淡豆豉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肉苁蓉之药材名,详该条。
病证名。小儿食积成痞而致发热者。《幼科指南》:“痞热者,由饮食不清,伏结于内,致成痞块,以生内热,熏灼于外。”宜以消积清热为治。
证名。指腹壁绷急紧张。可见于肠痈等病。《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参外科骨伤五官科分册肠痈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芦竹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董汲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