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收靥

收靥

痘至收靥,为毒尽将愈的证候。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痘至九日、十日之间,脓浆满足而色苍蜡者,必发热熏蒸,此回浆之候也,俗名谓之烧浆,又谓之干浆。盖真阳运化,其水自消烁而收靥矣。若及时回浆,当靥而不靥,其人身凉而手足冷,脉来沉迟者,此元气不足虚寒证也。”须大补气血而助之收结,用八珍汤;如当靥不靥,其人壮热,烦渴,脉来洪数,为热毒熏蒸而不靥,宜清凉退热,则痘自收靥。

猜你喜欢

  • 舌鉴总论

    舌诊著作。原题清·徐大椿撰。作者简述白、黄、黑、灰、红、霉酱、紫、蓝等舌的病理及治法,并附妊娠伤寒舌,是一篇专谈舌诊的论文。有的刊本附有舌鉴图。现有《徐灵胎医学全书》等刊本。

  • 易简杏子汤

    见《医垒元戎》。即杏子汤第一方。见杏子汤条。

  • 竹二青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竹茹,详该条。

  • 三神医

    【介绍】:赤松德赞执政(公元754~797)时期,应聘入藏的汉族医生马哈金达、哈密医生占巴西拉哈和印度医生达马拉扎三人,曾被誉为“三神医”。他们为藏族培养了大批藏医人材,对藏医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 小儿脾病证治

    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脾恶湿,故病多体重,困倦多睡,不思饮食,泄泻。热证则目内黄,尿黄。口疮口臭,烦易饥,宜泻脾胃蕴热,用泻黄散。寒湿困脾,脘腹胀满,泛恶欲吐,食纳减少,消化不良,苔白脉缓。宜芳香化湿,

  • 王进之

    【介绍】:见王好古条。

  • 元颃

    【介绍】:唐代医生。京都(今陕西西安)人。不知姓,名元颃,善医。据载:一妇误食一虫,常疑而成疾,每治不效。清元颃诊治,元颃知其所患,请其夫选谨密者一人,预戒之:“今以药吐泄,但以盘盂盛之,当吐之时,但

  • 通声煎

    《类证治裁》卷二方。杏仁、五味子、木通、菖蒲、人参、桂心、款冬花、细辛、竹茹、酥、姜汁、白蜜、大枣肉。水煎服。治咳嗽气促,满闷失音。

  • 疳蚀

    病证名。出《千金要方》卷五。即疳疾遍身生疮的证候。由于小儿患有疳疾,忽被风寒所搏,气血凝滞,皮肤不得疏泄而引起。治宜健脾逐风寒,内服人参败毒散,继服肥儿丸;外用蚕茧、明矾(火煅)、密陀僧、白芷研末蜜调

  • 犀角消毒丸

    《证治准绳·幼科》集六方。生地黄、荆芥、当归、犀角、防风、炒牛蒡子、赤芍药、连翘、桔梗各七钱,薄荷、黄芩、甘草各五钱。为细末,炼蜜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白开水化下。治痘疹余毒,一切疮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