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理瀹骈文条。
出《太平圣惠方》。即蚕退纸,详该条。
多指湿浊之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清邪居上,浊邪居下。”《温热论》:“浊邪害清也。”参见湿浊条。
【介绍】:见董说条。
见《岭南草药志》。为鹰不泊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拾遗》。为骨碎补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在头部者,称头临泣;在足部者,称足临泣。同属足少阳胆经。见各该条。
病名。出《五十二病方》。即金创。详该条。
指五脏咳证日久,累及其相应之六腑气机失司而发生的综合病证。《素问·咳论》:“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参见五脏咳条。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即泥鳅疽。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