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推陈》。为番杏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医生。原名胡道洽,广陵(今江苏江都)人。爱好音乐,以医术知名。撰有《百病方》2卷,已佚。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撰有《梁氏见效方》,已佚。
①《证治准绳·类方》第三册方。人参、生蒲黄、麦门冬(去心)、当归各半两,生地黄一两,炙甘草二钱半。为细末,炼蜜为丸,小弹子大,每服一丸,温水化下,日三至四次。治心脏热盛,舌上出血。②《种福堂公选艮方》
劳复证之一。《诸病源候论·温病劳复候》:“谓病新瘥,津液未复,血气尚虚,因劳动早,更生于热,热气还入经络,复成病也。”参见劳复、气虚劳复、阴虚劳复条。
病名。是一种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因患处皮肤厚而且坚,如牛领之皮,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九。由风湿热毒蕴郁肌肤所致;或因营血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养而成;与情志失调亦有一定关系。大多发于颈项处,亦可发
病证名。即小儿皮肉呈现赤色。《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小儿因汗,为风邪所伤,与气血相搏,热气蒸发于外,其肉色赤,而壮热也。”据临床所见,患儿身上初起有赤点,渐至额上口旁及其它部位,赤如胭脂,皮即皱削。治
白喉症型之一。见《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卷九。指素禀阳虚,传染阴毒而发的白喉。其症喉间初见白点,继则白块满喉,饭粒可进,惟饮水及咽津则痛甚,身微热,四肢厥逆,脉缓无神,舌苔灰白而滑,宜以破阴助阳为治,用四
《审视瑶函》卷三方。黄芩(酒洗)七钱,僵蚕、陈皮(盐煮,去白)、天麻(酒洗)、桔梗各五钱,煅青礞石、白芷各二钱,薄荷三钱,大黄(酒蒸)二两,半夏(牙皂、姜汁煮)一两。为细末,水泛为丸,绿豆大,每服二钱
见金匮要略心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