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为鸡娃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鼻疳疮。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黄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裴頠条。
本草著作。又名《崔氏食经》。4卷。唐崔禹锡约撰于八世纪中。述饮食宜忌。原书佚,今存于《医心方》之佚文146条,冠以“《崔禹锡食经》”、“崔禹”、“《崔禹食经》”、“崔禹锡”等标记。日人田泽温叔(仲舒)
①刺法名。捻同撚,指入针后,以拇、食指持针作前后交替动作使针转动的方法,现称捻转法。《针经指南》:“捻者,以手捻针也,务要识乎左右,左为外,右为内,慎记耳。”《针灸大成》:“捻者,治上,大指向外捻;治
瘟疫的一种。见《丹溪心法·瘟疫》。即大头瘟、时毒、鸬鹚瘟。《医学正传·瘟疫》:“大头天行病,从颐颔肿热者,又名鸬鹚瘟。东垣有方用羌活、酒炒黄芩、酒蒸大黄加减。”亦可用芩连消毒汤等方。参见大头瘟、鸬鹚瘟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三。即井疽。见该条。
【介绍】:晋代医生。字德如。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精研本草及医方。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肾蕨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