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贵阳民间药草》。为朝天罐之别名,详该条。
同气味,详该条。
病症名。即打扑内伤。详内伤条。
外治法之一。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又名纸撚子、纸捻、捻子。即用富于韧性而不易酥烂、吸水性较强的纸张(古用桑皮纸),搓成线状外粘或内裹去腐药,插入窦道或漏管中,以引流去腐,促其疮口愈合。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十三丁之一。患处肉上起头,大如黍米,色稍黑,四边微赤多痒,治见疗疮条。
见伤寒六书条。
与疏郁理气义同。详该条。
病证名。见《石室秘录》卷二。即阳痿。详该条。
运气术语。出《素问·五常政大论》。商为金音,故上商指阳明燥金司天。
病名。《竹林寺女科秘方》:“妇人胎前痰气多者,此症因三焦火盛,故痰气盛,宜用竹沥汤,火降则痰消矣。”(竹沥水冲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