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分类草药性》。为白竻之别名,详该条。
痰证之一。一名食积痰。《东医宝鉴》卷二:“食痰即食积痰也。因饮食不消,或挟瘀血,遂成窠囊,多为癖块痞满。宜青礞石丸、黄瓜蒌丸、正传加味二陈汤。”参见食积痰、痰证条。
古代两点论运用于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详阴阳条。
通常指外感之风邪,是与疾病过程中产生的内风相对而言。参风条。
病名。又称痧气、痧胀。见《通俗伤寒论·伤寒兼痧》。详痧气条。
【生卒】:1874~1961【介绍】:土家族眼科医家。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益乡人。擅长眼科。积行医60余年之经验,撰成眼科方剂专著《草庐拙》4卷(1959年),载方170多首,处方用药均有独到之处。
①见《中药志》。为海风藤之别名。②见《广西中草药》。为假蒟之别名。各详该条。
【介绍】: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医家。相传为黄帝臣子。旧说黄帝与少师等少数臣子论医药而创医药,是为附会之说。
病名。见明·倪维德《原机启微》。即痘疮入眼。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顾锡《银海指南》卷二。即蟹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