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奇痧方
见急救异痧奇方条。
见急救异痧奇方条。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多因跌打所致。伤后轻者青肿硬痛,重者颧骨平塌或凹陷,可伴有牙关紧急,嚼物艰难,鼻孔出血,流泪或听觉障碍等。治宜清创、整复;内服正骨紫金丹或云南白药、七厘散、接骨丸等;外用
病名。骨槽风之别称。详该条。
望诊内容之一。《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察目可以测知五脏的变化。包括眼神、色泽及其形态等。察眼神有助于了解内脏的盛衰。精气充沛则目有神,视物清晰;精气衰则目无神,白睛暗
解剖部位名称。“颔、颐,颌也。南楚谓之颔;秦晋谓之颌。颐,其语通也”(《方言》)。泛指下颌骨,俗称下巴。又“颔者,口含物之车也。”(《释名》)。故后世把下颌近颊车部称作颐。如发颐即是。
指面黑如漆而形瘦如柴的症象,为心肾病危重症状之一。《灵枢·经脉》:“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髦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杂病源流犀烛·肾病源流》:“肾家本有水火两
出《石药尔雅》。为雌黄之别名,详该条。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见《证治准绳·杂病》。《审视瑶函》认为即离廓,络通小肠,“心与小肠相为脏腑,为诸阳受盛之胞,故曰胞阳廓。”
综合性医书。2卷。明·韩懋撰于1522年。上卷分绪论、六法兼施、脉诀、处方、家庭医案共五章;下卷列悬壶医案、药性裁成、方诀无隐、同类勿药计四章。韩氏发展了淳于意的医案程式,具体指出四诊对病症鉴别的重要
见《本草纲目》。即红大戟,详该条。
病名。指疔之生于嘴角者。《医宗金鉴》卷六十五:“锁口疔在嘴角生。”系心脾二经火毒凝聚所致。初起口角生疔如粟米,色紫坚硬,根脚小而深,肿甚麻痒木痛,寒热交作,烦闷作呕,甚者口不能开。详唇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