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岩春草

岩春草

药材名称岩春草

拼音Yán Chūn Cǎo

别名地柏枝、野柏树、铁脚洞里仙、丹雪凤尾、伤寒草、止血草、止血丹、石蜈蚣、小雉鸡尾、墙锦、万年柏、洞里仙

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虎尾铁角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plenium incisum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植株高10-30cm。根茎短而直立,顶部和叶柄基部被黑褐色、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3cm,上面有1条纵沟,亮栗色或红棕色,向上光滑;叶片薄草质,无毛,线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10-25cm,宽2-4.5cm,先端渐尖或深羽裂,基部渐变狭,二回羽状;羽片约20对,平展,卵圆形、长圆形或狭披针形,中部的较大,长8-30mm,宽6-12mm,三角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并有粗牙齿,基部为不对称的截形,通常羽裂或全裂成1-2对小羽片,或全裂为近二回羽状,边缘有粗齿,下部羽片逐渐缩短成卵形,长宽不到5mm,最下1至数对常缩成卵圆形或耳形;叶脉羽状,侧脉分叉,不达叶边。孢子囊群长圆形,背生于小脉中部,靠近中脉;囊群盖长圆形,膜质,全缘。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600m的田埂边或林下湿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东及河北、湖南、四川等地。

性味苦;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平肝镇惊;止血利尿。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肺热咳嗽;小儿惊风;小便不利;指头炎;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清热生用;止血炒用。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紫金砂

    药材名称紫金砂拼音Zǐ Jīn Shā出处《全展选编·内科》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囊瓣芹的根。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5~30厘米。茎直立,1~2条,管状,少分枝,有短毛。基生叶三角状卵形,长3~7

  • 山佛手

    药材名称山佛手拼音Shān Fó Shǒu英文名Mountain Raspberry别名小桔公。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浅裂锈毛莓Rubus reflexuz Ker b

  • 钩苞大丁草

    药材名称钩苞大丁草拼音Gōu Bāo Dà Dīnɡ Cǎo别名白叶不翻、小一支蒿、钩毛大丁草来源菊科钩苞大丁草Gerbera delavayi 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

  • 圆柏果

    药材名称圆柏果拼音Yuán Bǎi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柏科植物叉子圆柏的球果。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bina vulgaris Ant.采收和储藏:秋末采球果,晒干,备用。原形态匍匐灌木,高不及

  • 射尿(虫另)

    药材名称射尿(虫另)拼音Shè Niào ( Chónɡ Lìnɡ )英文名Discoloration Rhacophorus别名青竹(虫另)、游蛙、油(虫另)出处出自《陆川本草》来源药材基源:为树娃

  • 鬣羚角

    药材名称鬣羚角拼音Liè Línɡ Jiǎo英文名angle of mane antelope别名鬣羚、苏门羚、山驴子、明鬃羊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鬣羚的角。拉丁植物动

  • 豨莶

    《中药大辞典》:豨莶药材名称豨莶拼音Xī Xiān别名稀莶草(《海上方》),火莶、猪膏莓、虎膏、狗膏、火枚草(《唐本草》),猪膏草(《本草拾遗》),粘糊菜(《救荒本草》),希仙、虎莶(《纲目》),黄猪

  • 臭常山

    药材名称臭常山别名和常山、胡椒树、日本常山来源芸香科臭常山属植物臭常山Orixa japonica Thunb.,以根、茎、叶入药。根、茎四季可采,晒干;叶夏秋采集,鲜用。性味苦、辛,凉。功能主治清热

  • 邪蒿

    《中药大辞典》:邪蒿药材名称邪蒿拼音Xié Hāo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邪蒿的全草。生于山坡、灌丛间、草原及疏林内。分布东北、内蒙古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7~73

  • 兔皮毛

    《中药大辞典》:兔皮毛药材名称兔皮毛拼音Tù Pí Máo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兔科动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皮毛。原形态动物形态详"兔肉"条。功能主治治灸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