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明代医家。字六吉。太平府(今安徽当涂县)人。对于医学常有自己的见解,见闻较广,著有《医经原始》等书,已佚。
骨名。又名扶桑骨。位于眼眶(眉棱骨)的后方,颧骨弓上方部位。
见《南京民间药草》。为兔儿伞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目经大成》卷二。即粟疮。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草木灰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由脉痹发展而成,亦有称为脉痹者。《素问·痹论》:“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诸病源候论·心痹候》:“思虑烦多,则损心,心虚故邪乘之,邪积而不去,则时害饮食
见《湖南药物志》。为夜关门之别名,详该条。
即指压行气法。见该条。
泛指人体经脉。《灵枢·经脉》:“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
【介绍】:见葛乾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