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溺血

小儿溺血

病证名,即小儿小便出血。多由胎热结下焦,损伤阴络血热妄行,下渗膀胱所致。《证治准绳·幼科》:“溺血者,盖心主血,血与小肠相合,血之流行,周遍经络,循环脏腑,若热聚膀胱,血渗入脬,故小便血出也。”又:“热盛积于小肠,甚则尿血。”其症尿中带血,顺利而下,无疼痛感觉。治宜清热凉血止血,用小蓟饮子或四物汤加牛膝白茅根虚热六味地黄丸

猜你喜欢

  • 李仲元

    【介绍】:清代医生。字履乾。陕西三原人。研究医书,间或为人治病。

  • 金狗脊

    出《职方典》。为狗脊之药材名,详狗脊条。

  • 海马蔺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海带之别名,详该条。

  • 刺桐皮

    见《中药材手册》。为海桐皮之别名,详该条。

  • 神农

    传说中古代人物,与燧人、伏羲合称“三皇”。旧说神农是农业与医药的创始人。古书中关于神农创医药的传说很多。据《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后世有

  • 鼻汗

    证名。指鼻上局部多汗。《医林绳墨·汗》:“或有鼻汗者,凡遇食饮汤饭,则鼻上多汗,此肺虚乘热也。宜以益肺凉血,可用人参固本丸。”

  • 肚门痈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指生于大腿后面的痈。证治见外痈条。

  • 肝病

    病名。指肝脏的各种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藏血,开窍于目,肝病多由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络瘀阻,或肝阳偏亢,肝风内动,以及肝经湿热,寒滞肝脉等所致。《素问·藏气法时论》:“

  • 胁疮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胁痈。见该条。

  • 血证论

    书名。《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之一。8卷。清·唐容川撰。刊于1884年。卷1为血证总论;卷2~6对血上干、血外渗、血下泄、血中瘀证及失血兼见诸证的170余种血证的辨证治疗作了较详细的探讨;卷7~8为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