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孙思邈

孙思邈

【生卒】:581~682

【介绍】:

唐代著名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拒绝唐太宗等要其任国子博士的聘请,长期居住民间,生活朴素,采种中药,研究医学,为人治病,著书立说。系统总结唐以前我国医学发展的丰富经验,结合个人八十年临床经验,写成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要方》三十卷,《千金翼方》三十卷。在学术上,孙氏重视民间医疗经验,总结出用动物甲状腺防治甲状腺肿大;用动物肝防治夜盲;应用葱叶作为导尿管,为尿闭病人施行导尿术;记录流传的下颌脱臼整复法,一直沿用至今;他使用的硫黄伏火法则是我国最早的火药配方;此外对采药、炮炙、针药并用经验等,都有一定的贡献。尤为可贵的,孙氏对鬼神致霍乱、服石长生等持批判态度,正确论述霍乱的病因和养生之道。孙氏治学精神不墨守成规,出色地发展了仲景学说。

猜你喜欢

  • 毛梨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猕猴桃之别名,详该条。

  • 夏月破腹

    病证名。《医说》引《医余》:“夏月破腹:一曰伤暑;二曰伤冷物、食瓜果、饮水之类;三曰夏季心火旺,心经热则小水不利,行大肠,谓之水谷不分。伤暑而泄者,心躁头痛作渴,宜服香薷饮……伤冷物而泻者,腹痛水泄,

  • 扶法

    推拿手法。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按摩疗法》。用一手扶持固定肢体,以便于另一手进行各种手法操作的方法。

  • 痢症三字诀歌括

    见三字经合编六种条。

  • 品产

    即一孕生三婴。

  • 盘脐痧

    痧证之一。《七十二种痧症救治法·盘脐痧》:“此系肾经受邪,脐上盘旋,悠悠作痛。”治用香油刮膻中、中庭、中脘,再刺中魁、小骨空穴。用砂仁、槟榔、芦粟梗、藿香、木通、灯心等。参见痧条。

  • 内烦

    证名。指伏热或吐后引起的心胸烦热或烦闷。《素问·本病论》:“伏热内烦。”《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注解伤寒论》卷五:“吐后心

  • 毒芋头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海芋之别名,详该条。

  • 胎风眼弦赤

    病名。又名风弦赤烂、胎风赤烂。新生儿或婴儿眼弦赤烂。多因胎毒或由脾胃蕴积湿热,复感风邪,风与湿相搏,结于眼弦而发,或由椒疮涩痒揉擦太过而致睑缘糜烂,胶粘。治宜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湿重用除湿汤;热毒重者

  • 青白苏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荠苧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