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方。竹沥一升,生姜、芍药各四分,大青叶、栀子仁、升麻、茯苓、麻黄、玄参、知母各三分,石膏、生葛根各八分。为粗末,水煎去渣,下竹沥更煎,分三次服。治肝实热,阳气伏邪热,喘逆闷恐,目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茅莓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芭蕉油,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天名精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出《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多由厥阴肝脉积气攻窜所致。《类经》卷十七:“疝在厥阴,其出入上下不常,与狐相类,故曰狐疝风。此非外入之风,乃以肝邪为言也。”参见风疝、狐疝条。
经穴名。代号BL6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安邪。属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阳蹻之会。位于足跟的外侧面,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直下,当跟骨凹陷中之赤白肉际处。布有腓肠神经跟骨外侧支和腓动、静脉跟骨外
推拿穴位名。见《幼科推拿秘书》。即大肠经。见该条。
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指属阴属阳两大类型的人。参见阳人、阴人条。
运气术语。出《素问遗篇·刺法论》。上,指司天之气;正,正位。即司天之正位。
病名。又称痧气、痧胀。见《通俗伤寒论·伤寒兼痧》。详痧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