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贵州民间药物》。为水苋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下:“痿疮初起形如粟豆,色红,大如梅李,血不出,脓不生,痛不止,久则延及遍身。由火毒而成,宜参疔疮治法。”
指常发呕吐疾患的病者。《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详呕吐条。
即祛瘀活血。详该条。
①病名。见《赤水玄珠·白浊门》。多因湿热痰浊下流,渗入膀胱所致。症见小便频数而痛,尿出混浊,或尿道流出浊物似脓。治宜渗湿化痰,清解热毒。可用二陈汤加木通、山栀、升麻、柴胡,或用八正散加土茯苓、萆薢。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阿魏丸,见该条。
病名。麻风病的一种类型。见《诸病源候论》卷二。由于恶风侵袭皮肤血分之间,郁遏化火,耗伤血液而成;或接触传染而得。初起皮色逐渐变白,四肢顽木,肢节发热,手足无力,患部肌肉如针刺样作痛;或声音嘶哑,两眼视
《内经》所论述的十二种脉象。即鼓、搏、坚、横、急、喘、躁、疏、格、关、溢、覆。《诊家正眼》:“《内经》十二,仲景十二,凡得二十四脉,未尝非辨证之旨诀,而世皆置若罔闻,则有慙于司命之职矣。”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之一。由于小儿形体柔嫩,卫外机能未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感邪以后常先犯肺,所以明·万全认为,“天地之寒热伤人也,感则肺先受之”,并创“肺常不足”之说(《育婴家秘》)。故邪气不论从
病名。指冲脉脉气逆乱的疾患。《杂病源流犀烛·冲脉病源流》:“冲脉为病,气逆而里急。……一曰寒逆,阳不足也。脉来中央实坚,经至关、尺寸俱牢,直上直下。症见胸中寒,少腹痛,中满暴胀,疝瘕,遗溺,胁支满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