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脑疽。见该条。
骨名。又名锤骨。即掌骨。详该条。
名词。出《玄女经》。亦名臭鼠。即阴蒂。
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子啼。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夜关门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疫喉病人因邪火下陷而大便溏泄者,若邪盛正虚,多便溏而神昏,痧隐喉烂者为病重。若愈后脾虚,则便溏不止,宜健脾止泻。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病名。多由瘟疫之毒中于心经而上炎于舌所致。疔生舌上,或红或紫,疼痛,如樱桃大,破后流脓出血。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可选用清瘟败毒饮加减。外用紫雪散。参见舌疔条。
【介绍】:见罗周彦条。
见《伤寒标本心法类萃》卷下。即益元散第一方,见益元散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人中白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