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即伤食泻。《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食泄,脉弦紧,腹痛则泄,泄后痛减。”详伤食泻条。
病名。系指疽生于耳轮。《证治准绳·疡医》:“或问耳轮生疽何如?曰,是名耳发疽,属手少阳三焦经,风热所致,六、七日渐肿如胡桃,或如蜂房之状,或赤或紫,热如火,痛彻心是也。”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用五味
见《药材学》。为大戟之别名,详该条。
解剖部位。见《医学入门》。指鼻中隔。
见《广西中药志》。为华山矾之别名,详该条。
眼的部位名。见《银海精微》。即黑睛。详该条。
见南病别鉴条。
病证名。《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起于脾经,食煎炒油炽等物,及饮酒太过而行房事,以致毒气不能流行,聚结喉根,若不速治,毒闭即死。”即咽喉肿痛。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为阳漏之别称。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广防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