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宋代医家。撰《新广药对》3卷,已佚。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喘》。指因正气虚衰所致的气喘。多由年老体弱,喘病久延,或大病后真元耗损,肺脾气虚,肾气不纳,或久服攻伐之药,损伤真气而成。《景岳全书·喘促》:“虚喘者,气短而不续,……慌张气怯,
见大肠条。
出《洁古家珍》。为柿蒂之别名,详该条。
即头骨。详该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卷柏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赤车使者之别名,详该条。
指能引起流行的传染性强的病邪。
经外奇穴名。别名脺俞,胰俞。《千金要方》:“消渴,咽喉干,灸胃管下输三穴各百壮,穴在背第八椎下横三寸间寸灸之。”位于第八、九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5寸处(《针灸学》上海)。布有第八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
【介绍】:见唐慎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