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有阴而无阳。《丹经》:“孤阳不生,独阴不长。”②经外奇穴名。《太平圣惠方》:“张文仲灸法,疗卒心痛不可忍,吐冷酸绿水及元脏气,灸足大指次指内横纹中各一壮。炷如小麦大,下火立愈。”《奇效良方》作奇穴,
即徐疾补泻法。详该条。
指子时。《灵枢·营卫生会》:“夜半而阴陇为重阴。”参十二时条。
出《卫生杂兴》。即芭蕉油,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豆豉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小腹痈。见该条。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又名盗汗。详该条。
【介绍】:见盛端明条。
儿科专著,2卷,明·万全(密斋)撰于16世纪中叶。又名《幼科指南秘传方》、《幼科指南家传秘方》。首列指南赋、儆心赋等,并论儿科诊法,次列儿科疾病26种之证治,末附祖传方剂13首,反映出万氏独具心得。现
经穴名。代号GB40。出《灵枢·本输》。属足少阳胆经。原穴。位于足背外侧,外踝前下缘,当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处。一说“去临泣一寸”(《针灸甲乙经》)。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及腓浅神经分支;并有外踝前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