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断下丸

大断下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大断下丸

药方名称大断下丸

处方高良姜(去芦)赤石脂(研)干姜(炮)龙骨(研)各45克 肉豆蔻(面裹,煨)牡蛎(火煅)附子(炮,去皮、脐)白矾(枯)诃子(煨,去核)各30克细辛(去土、叶)23克 酸石榴皮(去瓤,米醋浸一宿取出,炙令焦黄色)30克

制法上药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脏腑停寒,肠胃虚弱,腹痛泄泻,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温米饮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百一》卷六引史防御方:大断下丸

药方名称大断下丸

处方附子2两(炮),细辛1两半,干姜(炮)3两,良姜(炮)3两,白龙骨3两,赤石脂3两,酸石榴皮(醋煮干为度,焙干)3两,肉豆蔻2两,牡蛎(火煅)2两。

制法上为细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滑泄。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白汤送下。

摘录《百一》卷六引史防御方

杨氏家藏方》卷七:大断下丸

药方名称大断下丸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1两,细辛(去土叶)7钱半,干姜(炮)1两半,高良姜1两半,肉豆蔻1两(面裹煨),诃子(煨,去核)1两,酸石榴皮(去瓤子)1两半(醋浸1宿,取出炙令焦黄),龙骨1两半(研),赤石脂1两半(研),牡蛎(火煅,称)1两(研),白矾(枯)1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脏腑停寒,肠胃虚弱,腹痛泄泻,全不思食;下痢滑数,肌肉消瘦,饮食不入,脉细皮寒,气少不能言,有时发虚汗,及脏腑停寒,脐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温米饮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七

猜你喜欢

  • 大内伤丸

    药方名称大内伤丸处方白术(黄土炒)6钱,枳壳(麸炒)6钱,黄芩(酒炒)6钱,厚朴(姜汁炒)5钱,香附(童便炒)5钱,苍术(米泔水洗,葱汁炒)5钱,草果(炒)5钱,木瓜5钱,赤曲(炒)5钱,三棱(蜜炙)

  • 怀忠丹

    药方名称怀忠丹处方单叶红蜀葵根1两,白芷1两,白枯矾5钱,白芍药5钱。制法上为末,黄蜡溶化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排脓下血。主内痈有败血,腥秽殊甚,脐腹冷痛。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米饮送下。待脓血

  • 加减肾气汤

    《杂病证治新义》:加减肾气汤药方名称加减肾气汤处方熟地、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肉桂、熟附片、杜仲、破故纸、胡桃肉。功能主治肾阳衰微,腰部绵绵作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杂病证治新义》《凌临灵方

  • 浮水膏

    药方名称浮水膏处方水萍(晒干)5两。制法上为末,以白蜜调和稀稠得所,入瓷盒中盛。功能主治令面光白。主面皯疱。用法用量每卧时涂面。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

  • 痼冷丸

    《普济方》卷一二○:痼冷丸药方名称痼冷丸处方白术15克神曲30克(炒令黄色)川姜(炮)桂心各6克 川椒3克(炒香)吴茱萸9克(洗)制法上为细末,蜜水糊为丸,如桐梧子大。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治心腹痼冷。用

  • 大桂枝丸

    药方名称大桂枝丸处方桂心2两半,附子(炮,去皮)2两半,芍药7分,当归1两半,蜀椒(去目闭口者,汗)1两半,人参1两,干姜2分,前胡2分,特生礜石1分(炼)。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

  • 夏枯草散

    药方名称夏枯草散处方夏枯草30克香附(童便浸)60克甘草(炙)9克制法研末为散。功能主治清肝理气。治肝热气滞,目珠痛,至夜疼剧。用法用量每服12克,茶清调,日三服,或加芽茶煎服。痛久血伤,加当归18克

  • 定痛生肌杖疮膏

    药方名称定痛生肌杖疮膏处方乳香15克(去油)儿茶15克象皮15克(煅灰,为末)龙骨15克(煅过,为末)没药15克(去油)血竭15克冰片3克牡蛎壳(1个煅灰,研末)15克功能主治主跌打损伤。用法用量以上

  • 加味清胃汤

    《症因脉治》卷一:加味清胃汤药方名称加味清胃汤处方升麻、川连、甘草、葛根、石膏、桑白皮、枳壳、地骨皮。功能主治膏粱积热,土中之火刑金,致内伤腋痛。摘录《症因脉治》卷一《症因脉治》卷三:加味清胃汤药方名

  • 麻子小豆汤

    药方名称麻子小豆汤处方麻子5升,赤小豆5升,生商陆2升,升麻4两,附子2两,射干3两。制法上(口父)咀。以水四斗先煮四味,取二斗半,去滓;麻子研碎,和汁煮一佛,滤去滓,取汁烂煮豆烂,取汁。功能主治毒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