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梅师集验方》。即白杨树皮,详该条。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古病名。指肠胃虚弱,或有积滞,复染秽浊之气所致的痢疾。《痢证汇参》卷四:“痧痢之证,先泻后痢者居多,盖因肠胃空虚,秽气易触,则成痧痢。或天气炎热,或时行疫痢,感触肠胃,因积而发,亦致痧痢。夫痢不兼痧,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1974年版)。即胃管下俞。见该条。
鼾,卧息也(《说文》)。即睡眠中之鼻息声。①属生理性者,为熟睡时鼻中发出呼吸之粗鸣声。可参见息必鼾、鼾声条。②属病理性者,多见于慢性肥厚性鼻病;或痰阻心包、神志昏迷者亦往往鼾声如雷;后鼻道有阻塞性病变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即疳湿。详该条。
书名。系《史载之方》、《全生指迷方》和《洪氏集验方》三书的合刊。建国后有排印本。见各该条。
指肝火病症中表现于上部热象或具有上冲性特点者,因火性炎上之故。参肝火条。
见温疫论条。
病名。出《脉经》。指崩下之血为纯绛红色。治疗参见血崩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