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喉科泄秘》卷上。即鹅口疮。详该条。
见《贵州植药调查》。为红毛走马胎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经血忽来而月经量甚多。秦景明《女科医宗大成》:“此因阳气乘阴,血热流散,以致经血乍来乍多。而在月前者,治用三黄汤(熟地、黄芩、黄芪、茯苓、当归、蒲黄、人参、甘草)。”
见《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五。即红雪,见该条。
是期的异体字。《说文·月部·期》段注:“朞借为期年、期月字。”详“期日”条。
见《植物名汇》。为狗尾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幼科金针》。又名蛾子、乳鹅、单双肉蛾。主要是由于肺胃蕴热,复感风邪,风热相搏,循经上乘于咽喉所致。发于咽喉两侧之喉核,或左或右,或两侧均见,有红肿疼痛。发于一侧者名单蛾,发于两侧者名双蛾,
即养正汤,见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石仙桃之别名,详该条。
出《千金要方》卷二。即对产妇乳汁不下或乳汁缺乏通下乳汁。详催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