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厚肠丸

厚肠丸

《魏氏家藏方》卷七:厚肠丸

药方名称厚肠丸

处方人参(去芦)2两,白术(炒)2两,厚朴(去粗皮,姜制,炒)2两,丁香(不见火)2两,荜茇2两,红豆2两,诃子肉(煨)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肉豆蔻(面裹煨)2两,神曲(炒)2两,缩砂仁2两,麦糵(炒)2两,白豆蔻2两,良姜(炒)2两,槟榔4两,胡椒4两,荜澄茄4两,白芍药4两,陈皮(去白,洗)4两,甘草(炙)4两,干姜(炮)4两,肉桂5两(去粗皮,不见火),白茯苓(去皮)1两,当归(去芦)1两。

制法上为细末,稀饧为丸,每2两作10丸。

功能主治肠胃虚寒,不能克消水谷,大腑飧泄。

用法用量每服1丸或2丸,嚼细,白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杨氏家藏方》卷七:厚肠丸

药方名称厚肠丸

处方钟乳粉2两,宣黄连(去须)1两,人参(去芦头)1两,白术1两,诃子(煨,去核)1两,肉豆蔻(面裹煨)1两,厚朴生姜汁制)1两,白茯苓(去皮)1两,茴香(炒)1两,阿胶蚌粉炒)1两。

制法上为细末,入钟乳粉同研匀,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脏气虚寒,下利不止,里急后重,脐腹(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糯米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七

《百一》卷六:厚肠丸

药方名称厚肠丸

别名厚朴

处方龙骨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脐)、厚朴(姜制)、诃子(炮,去核)、肉豆蔻(面裹煨)、陈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泻。

用法用量厚朴丸(《奇效良方》卷十四)。

摘录《百一》卷六

兰室秘藏》卷下:厚肠丸

药方名称厚肠丸

别名厚朴

处方厚朴2分,青皮2分,橘红3分,半夏3分,苍术3分,人参3分,枳实5分,麦糵面5分,神曲末5分。

制法上为极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失乳,以食饲之,不能克化,或生腹胀,四肢瘦弱,或痢色无常。

用法用量厚朴丸(《普济方》卷三九三)。

注意忌饱食。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扁鹊心书·神方》:厚肠丸

药方名称厚肠丸

处方川乌(炮)1两,肉桂1两,硫黄(另研)1两,赤石脂(煅)1两,干姜(炒)2两。

制法上为末,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虚伤食,大便下赤白脓,肠鸣腹痛,泄下,米谷不化;小儿脾虚滑泄脱肛,疳瘦。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白汤送下。

摘录《扁鹊心书·神方》

猜你喜欢

  • 静顺汤

    药方名称静顺汤处方白茯苓1两,木瓜干1两,附子(炮,去皮脐)3分,牛膝(酒浸)3分,防风(去叉)半两,诃子(炮,去核)半两,甘草(炙)半两,干姜(炮)半两。制法上锉散。功能主治辰戌之岁,病身热头痛,呕

  • 柴陈拈涌汤

    药方名称柴陈拈涌汤处方柴胡、黄芩、半夏、甘草、陈皮、白茯、枳壳、厚朴、玄明粉、香附、鳖甲、归尾、赤芍。功能主治疟母。老痰食积留于胁下,按之有形,多成痎疟,连岁不已,脉来弦细无力。摘录《医学传灯》卷下

  • 茱连丸

    药方名称茱连丸处方土黄连(去须)吴茱萸各30克陈皮15克(去白)制法上药为末,水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治小儿夏月暴泻注下。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送下。摘录《活幼口议》卷二十

  • 清络饮加甘桔甜杏仁麦冬汤

    药方名称清络饮加甘桔甜杏仁麦冬汤处方鲜荷叶边6克 鲜银花6克西瓜翠衣6克 鲜扁豆花1枝丝瓜皮6克 鲜竹叶心6克甘草3克桔梗6克 甜杏仁6克麦冬9克功能主治清肺热,利肺气,保肺阴。治手太阴暑湿,但咳无痰

  • 练阳汤

    药方名称练阳汤处方苦楝根皮2钱,陈皮1钱,半夏1钱,茯苓1钱,甘草5分。制法上锉1剂。功能主治小儿蛔虫。用法用量加生姜,煎服。摘录《回春》卷七

  • 浑元汁

    药方名称浑元汁处方紫河车(不拘男女,初胎尤妙)。制法将紫河车入新瓦罐内,封固其口,上以碗覆,埋于土中,久则化而为水是也。功能主治气虚血热,痘色红紫,干枯黑陷。用法用量气虚甚者,人参、紫草煎浓汤冲入服之

  • 加味龙石散

    《普济方》卷二九九:加味龙石散药方名称加味龙石散处方寒水石(烧)12克 珠砂(飞研)6克 马牙消(枯)3克 铅白霜1.5克硼砂1.5克 脑子7.5克 或加甘草末6克制法上药研极细末。功能主治清热利咽。

  • 白石英酒

    《圣惠》卷三十八:白石英酒药方名称白石英酒处方白石英5两(上好者,捣研),续断2两,薏苡仁5两,茵芋2两,牛膝5两(去苗),防风2两(去芦头),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石斛3两(去根,锉),桂心2两

  • 丹白生母汤

    药方名称丹白生母汤处方白芍1两,生地1两,丹皮5钱,知母1钱。功能主治风消。脾肺燥热,肌肉消瘦,四肢如削,皮肤飞屑,口渴饮水。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六

  • 雅叫哈顿散

    药方名称雅叫哈顿散处方小百部100g 藤苦参100g 苦冬瓜100g 箭根薯100g羊耳菊根100g蔓荆子茎及叶100g来源本品系傣族验方。性状为暗灰色的粉末;气微香,味微苦。炮制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