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履岩本草》。为千里光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思虑过度,使脾气郁结,可致胸脘痞满;若脾气因久郁而受伤,则运化失调,而致饮食不思,消化不良,腹胀便溏等症。
病名。出《素问·痹论》。①指风寒湿邪外袭皮毛所致的痹证。也有称寒痹者。《医宗必读·痹》:“皮痹者,邪在皮毛。”证见瘾疹风疮,搔之不痛。初起皮中如虫行状。治宜疏风养血,用秦艽地黄汤、羌活汤、蔓荆实丸等方
病名。《喉科指掌》第四卷:“此症因肺胃两经阴阳相结,内塞不通;外无形迹,喉间痰喘。先用吐痰法灌吐,再用六味汤。针少商、商阳、关冲、曲池、合谷、两手十穴。有血则生,无血则死。”相当于急性喉阻塞。
经穴名。代号HT4。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阴心经。经(金)穴。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处。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并有尺动脉通过。主治心痛,失音,腕臂痛,暴喑等
病名。出《疡科准绳》卷四。《外科大成》卷二:“生穷骨穴,即阴器之底也,色赤焮肿……。”证治同悬痈。见该条。
【介绍】:明末医家。字了吾。泾县(今属安徽)人。为名医周慎斋弟子,曾为胡慎柔(法名释住想)治愈痨瘵病。因器重胡氏之颖悟沉静,将医术传于他,后又将胡氏推荐给周慎斋,使胡氏得有进一步之深造。万合撰有《正阳
即指纹郁滞,推之不畅。主病邪稽留,阻遏营卫运行,每因痰湿、食滞、邪热郁结所致,均属实证。
【介绍】:见朱天璧条。
经穴名。代号SP1。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井(木)穴。位于趾内侧,趾甲旁约0.1寸处。布有腓浅神经的趾背神经与趾底固有神经的吻合支,并有趾背动脉通过。主治腹胀,泄泻,便血,崩漏,带下,癫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