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类证治裁》卷二方。人参、紫苏、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枳壳、桔梗、川芎、柴胡、木香、葛根。加姜、枣,水煎服。治风寒暴嗽,鼻塞声重者。②经验方。见《简明中医内科学》(南京中医学院)。苏叶、柴胡各6克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妇人经行,多则六、七日,少则四、五日,血海自净。若迟至半月或一月,尚淋漓不止,非冲任内虚,气不能摄血,即风冷外感、使血滞经络,故点滴不已,久则成经漏,为虚劳、血淋等症。若
养生类著作。清·天修子著,成书于道光丙午(1864)。本书集中阐述了作者在养生实践中自创自练的“揉法”和学得的“晒法(即日光浴)”。在“揉积论”中,认为“凡百病证皆以气血为主,通则无积,不通则积,新则
【介绍】:见唐秉钧条。
五行学说术语。用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说明五脏之间的病理关系。如肝木为母,心火为子,肝阳上亢,可发展为心火亢盛;又如脾土为母,肺金为子,脾胃虚弱,也可累及肺气不足。
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又名恶漏。症为肛周及臀部两侧肌肉黑硬,结块如鸡蛋大小,疼痛,常有多数漏管。甚者臀部软组织坏死。系肛漏并发特异性感染所致。治宜先服大剂清热解毒药,后择期手术,配合脱管锭
五行学说的一种相克关系。肝属木,脾胃属土。指肝气过亢可影响脾胃。相克本属正常范围内的制约,但近人已习惯把木克土与木乘土混同。参见肝气犯胃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为马骝卵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灵枢·经筋篇》。亦称口眼歪斜。指口眼向一侧歪斜的症象。多由经脉空虚,风痰乘袭所致。《医学发明·中风》:“中血脉则口眼斜。”《证治要诀》卷一:“中风之证,卒然晕倒不知人,或痰涎壅盛,咽喉作响
证名。见《证治准绳·杂证》。即鼻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