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医学纲目》卷三十四。即赤白带下。《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九:“带下之病,曰沃与血相兼带而下也。”《针灸甲乙经》:“妇人下赤白沃后,阴中干痛,恶合阴阳,少腹膜坚,小便闭,曲骨主之。”治疗参见赤白
见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系指听力良好,示肾气充足。参见耳目聪明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罗锅底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即经行音哑。详该条。
与肺失清肃相同而喘咳气逆的病情较重,是肺失清肃的进一步发展,治疗一般以降气平喘为先。参肺失清肃条。
病名。又作脾消。《世医得效方》卷六:“脾痛之证,饮食入腹,如汤浇雪,随小便而出,落于溷僻沟渠中,皆旋结如白脂,肌肤日益消瘦,……精神恍惚,口舌焦干,或阳强兴盛,不交而泄。”可用姜粉散、附子猪肚丸等方。
出《神农本草经》。为冬瓜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即粉碎骨折。详见骨折条。
垂,耳垂珠;角,耳上角。《灵枢·五阅五使》:“墙下无基,垂角去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