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六字气诀

六字气诀

气功功法。一种练呼为主的呼吸锻炼功法。出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咽皆出气也。”即通过口呼结合默念嘘、呵、呼、咽、吹、唏字音,以调整脏腑,祛除病邪。

猜你喜欢

  • 败龟版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即龟版,详该条。

  • 表邪内陷

    指由于邪盛正虚或治疗失当,在表的邪气陷入于里的病变。如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症见不恶寒、发热更高而神昏、澹妄。又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参内陷条

  • 魂舍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脐中两旁各1寸处。主治泄痢脓血,肠炎,消化不良,习慢性便秘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竹节骨

    骨名。即指骨。详该条。

  • 温疠

    即瘟疫。《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凡此太阴司天之政,……其病温疠大行,远近咸若。”详瘟疫条。

  • 躁切

    急躁。《素问·五常政大论》:“其气扬,其用躁切。”

  • 伤寒论注

    书名。①清·柯琴编注。4卷。书成于1669年。柯氏在编注此书时,贯串“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的思想,对《伤寒论》原文逐条逐句加以研究、校正。编法上的特点是“以证为主”,如麻黄、桂枝、白

  • 额脉

    诊察小儿额前的方法。出《医学入门·察脉》:“额脉三指热感寒,俱冷吐泻脏不安。食指若热胸中满,无名热者乳消难。上热下冷食中热,夹惊名中指详看。”

  • 两胁里急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两侧胁部里急牵紧。参胁痛里急条。

  • 虫蛔痨

    病证名。出明·缪存济《识病捷法》。指肠寄生虫病(如蛔虫、钩虫等),久而不愈,肌肉消瘦,嗜异,腹部胀大而青筋贯于小腹者。治以理虚驱虫,攻补兼施为主,如理中安蛔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