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寒论

伤寒论

  • 伤寒论

    序伤寒论序伤寒卒病论集卷第一辨脉法第一平脉法第二卷第二伤寒例第三辨痉湿暍脉证第四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桂枝汤方桂枝二越婢一汤方甘草干姜汤方芍药甘草汤方调胃承气汤方四逆汤方卷第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 伤寒论

    书名。10卷。东汉·张机撰。约成书于三世纪初。本书是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16卷中有关伤寒病证为主的部分。原书曾经魏晋时王叔和整理,1065年复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而成。现存较早的有明·赵开美影宋刻本

猜你喜欢

  • 脐肿

    病证名。婴儿脐肿,多因伤湿。《太平圣惠方》:脐肿出汁不止,用白矾烧灰敷之。《海上方》:小儿脐肿,荆芥煎汤洗净,以煨葱刮薄,出火毒,贴之即消。参见脐湿条。

  • 四诊要诀

    见医学摘粹条。

  • 经行吐血

    病名。见《红线女博识摘腴》。多因积热损伤胃络,经行之时,胃经之气随冲气上逆,血随气上所致。症见经行时出现周期性吐血,血色黯红,或经血量少等。治宜清胃热,引血下行。用三黄四物汤,或犀角地黄汤等方。

  • 风寒

    风和寒相结合的病邪。《素问·玉机真藏论》:“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临床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紧等。治以祛风散寒为主。

  • 胎萎不长

    病名。亦称胎不长、胎不长养、荫胎、卧胎、妊娠胎萎燥、胎弱症。指妊娠至5~6个月时,其腹形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者。多因血寒、气血虚弱,血热所致。若素体阳虚或孕后过食寒凉之品,戕伐阳气

  • 急喉闭

    病名。系指咽喉迅速肿起闭塞。《医学纲目》卷十五:“治急喉闭,逡巡不救者:蠡鱼胆,腊月收,阴干为末。每用少许,点患处。”参见紧喉风条。

  • 浮翳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浮翳内障。详该条。

  • 少商

    ①经穴名。代号LU11。出《灵枢·本输》。别名鬼信。属手太阴肺经。井(木)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处。布有来自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形成的末梢神经网和指掌

  • 红中人裂纹舌

    红舌中见有裂纹如人字形。为心火燔灼,热毒上炎之象,宜凉膈散清上泄下(见《伤寒金镜录》)。

  • 乘腑

    乘,侵袭,乘腑即六腑受病。《伤寒论·平脉法》:“诸阳浮数为乘腑。”成无己注:“腑,阳也,阳脉见者,为乘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