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解惑论
见伤寒百问歌条。
见伤寒百问歌条。
见仙传外科集验方条。
即五脏之气。指五脏的机能活动。
病名。系指冬时耳冻疮。《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夫冻耳者,由肌肉虚软之人,冬时触冒于寒,为风冷所折,则令耳赤痒痛,或即成疮。因其风寒所伤,故谓之冻耳也。”
【介绍】:南宋医生,龙溪(今福建漳州)人。编集《本草单方》十五卷,已佚。
病证名。因阴虚阳气上逆所致。《证治汇补·胸膈门》:“诸阳气浮,无所依从,呕咳上气,此阴虚成呕。”治宜滋阴降气。可用六味地黄汤加石斛、沉香等。大便不通者,宜兼通秘结。
即腋窝。《伤科补要》:“腋者,肩之下胁之上际,俗名肐(胳)肢窝。”
指三种难产。即横生、足位产、臀位产。李小有《胎产护生篇》:“产育三难,有先露手而曰横生,有先露足而曰逆生,有先露臀而曰坐生。”
外感表证传里所表现的热性病变。风、寒、燥、湿等外邪侵入人体后,在初期阶段,多有恶寒、苔薄白等表寒症状;如病邪传入气分以后,则出现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唇干、心烦、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数等症,显示病邪化
火为阳,故名。①指心火。详该条。②指阳热亢盛,通常多见于温病。详气分病条。
古病名。又名传尸。《外台秘要·传尸方四首》:“传尸,亦名转注。”详转疰、传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