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传尸

传尸

古病名。指能互相传染的消耗性疾患。《外台秘要·传尸方四首》:“大都男女传尸之候,心胸满闷,背髆烦疼,两目精明四肢无力,虽知欲卧,睡常不着,脊膂急痛,膝胫酸疼,多卧少起,状如佯病,每至旦起,即精神尚好,欲似无病,从日午以后,即四体微热,而好颜色,喜见人过,常怀忿怒,才不称意,即欲嗔恚,行立脚弱,夜卧盗汗,梦与鬼交通,或见先亡,或多惊悸,有时气急,有时咳嗽,虽思想饮食而不能多餐,死在须臾,而精神尚好,或两胁虚胀,或时微利,鼻干口燥,常多粘唾,有时唇赤,有时欲睡,渐就沉羸,犹如水涸,不觉其死矣。”一名转注。固其病变早晚不同,又有痎疟、遁注、骨蒸伏连、殗殜之称,参见有关各条。本症相似于结核病。

猜你喜欢

  • 脊背强

    证名。亦称脊强。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指脊椎肌肉、筋脉强急。多因督脉、膀胱经脉病变所致。《杂病源流犀烛》:“脊背强,灵枢云,督脉之别,名曰长强,其病实,则脊强。”又曰:“足太阳之脉病,则腰脊强痛。

  • 挂线法

    是用药制丝线(或普通丝线)或橡皮筋等挂断肛门瘘管的方法。亦适用于疮疡溃后形成的瘘管。其原理是利用线的张力促使局部气血阻塞,肌肉坏死,以达到切开瘘管的目的。

  • 鼓花头

    五不女之一。《广嗣纪要·择配篇》:“鼓花头绷急似无孔。”即鼓。详该条。

  • 腹中满痛

    证名。见《伤寒明理论》卷一。指腹内胀满疼痛。有表里虚实之分,《类证活人书》卷十一:“腹满时痛,是有表复有里,仲景所以用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又“腹满时痛,属太阴也,自利不渴者,脏寒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 臭八宝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臭牡丹之别名,详该条。

  • 妊娠胎萎燥

    出《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五。即胎萎不长。详该条。

  • 鸡儿松

    见《广西中药志》。为岗松之别名,详该条。

  • 饮食内伤痢

    病名。见《症因脉治》卷四。即积痢。详该条。

  • 痘浆法

    人痘接种法之一。取天花患儿的新鲜痘浆,以棉花蘸塞入被接种对象的鼻孔,以此引起发痘,达到预防接种的目的。因本法须直接刺破儿痘,病家多不愿接受,故在古代亦较少用。

  • 消泺

    经穴名。代号SJ12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肘尖(尺骨鹰咀)与肩髎穴连线上,当清灵渊与臑会穴连线之中点处,前臂尽力旋前,在肱三头肌外侧头隆起的下缘。布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和中侧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