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证之一。《痧胀玉衡·心痛痧》:“痧毒冲心,属之于气,则时痛时止,痰涎壅盛,昏迷烦闷,此其候也。治宜刺手臂,服顺气之剂为主。痧毒攻心,属之于血,则大痛不已,昏沉不醒,此其候也。治宜刺腿湾,服活血之剂为
即万应锭第一方,见万应锭条。
【介绍】:见祁宰条。
见《产宝百问》。即恶阻。详该条。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又名血汗、肌衄。详血汗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白竻之别名,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泽泻之别名,详该条。
参补阴、强阴条。
见《陆川本草》。又名刺天茄、天茄子、黄水茄、金钮头、小颠茄。为茄科植物紫花茄Solanum indicum L.的根或全草。分布华南、西南地区。苦,寒,有小毒。祛风止痛,消肿散瘀。治头痛,风湿痹痛,胃
经穴别名。《圣济总录》:“下林,穴在上林下一夫。”所指即下巨虚,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