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十六世纪下半叶【介绍】:明代医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轻时喜读书,后学医,通脉理,注重温补之法。著有《脉诀》一书,已佚。
舌红有横断裂纹而痛。裂纹不深者,多为老年素体阴亏,宜补肾滋阴。裂纹深而多者,为阴虚火旺,宜滋阴降火(见《伤寒舌鉴》)。
出《开宝重定本草》。为柽柳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嗳气吞酸。《诸病源候论·呕哕诸病》:“噫醋者,由上焦有停痰,脾胃有宿冷,故不能消谷。谷不消则胀满而气逆,所以好噫而吞酸,气息醋臭。”宜用半夏丸、丁香散、曲术丸等方。
《内经》诊法对体表部位的划分。出《素问·脉要精微论》。中附上,是指前臂内侧皮肤(尺肤)的中段三分一。参见上附上条。
阴阳双方矛盾斗争中,一方亢盛,导致另一方的报复,出现阴胜阳复或阳胜阴复的情况,从而影响事物变化过程的转归。前人运用这种变化规律来解释自然界和疾病过程的变化。如:①气候方面:若某年湿气(阴)胜,雨水过多
指药物的气味性能最猛烈者。如大黄之泻下,麻黄之发汗,瓜蒂之催吐,均属猛烈之品。《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
见《重庆草药》。为小金樱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10卷。明·俞弁撰。刊于1522年。本书仿《医说》的体例,分为原医、医书、古今名医等27类,各类更列小标题,补充引录历代文献中的医学掌故。作为《医说》的续集。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对向上冲逆之证要用降逆下气的方药来抑制。例如肺气上逆,咳嗽、痰多、气喘、胸膈胀闷,用降逆下气法,如三子养亲汤;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呃逆,用和胃降逆法,如橘皮竹茹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