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中毒性痢疾

中毒性痢疾

是一种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疾病。临床以发病急骤,高热,昏迷抽搐,开始多无脓血便为其特征。多发于夏秋两季,常见2~7岁小儿。由于疫毒之邪从口而入,湿热蕴伏肠胃所致。可出现邪毒旺盛的闭证,同时又可伴随正气虚衰的脱症。凡突起寒战高热,烦躁谵妄,反复惊厥,神志昏迷,大便腥臭,伴有脓血或无大便者,为实热内闭;如突现面色苍白或青灰,四肢发凉者,为内闭外脱。实热内闭者,宜清热解毒,用黄连解毒汤;内闭外脱者,宜扶正固脱,镇痉开窍,先服参附汤调服安宫牛黄丸,以固脱镇痉,继用四逆汤。病情好转时,再清热制痢,如白头翁汤等。

猜你喜欢

  • 小叶团花

    见《广西中草药》。为水杨梅之别名,详该条。

  • 点穴疗法

    即指针疗法。见该条。

  • 喉中生肉

    病名。《本草纲目》食盐、附方:“喉中生肉,绵裹筋头,拄盐揩之,日五六度。”此证喉中生重叠之肉,肿而不痛,日久则有臭气透出。即息肉喉风。详该条。

  • 外证医案汇编

    书名。4卷。清·余景和撰。刊于1894年。本书收集了清代医家陈学三、薛雪、叶桂等人的外科医案700余则,分为首、项、面、口等13部,共73病证。医案除叙述病情治法外,还注有余氏的案语评论。

  • 万汝永

    【介绍】:见万邦孚条。

  • 王世钟

    【介绍】:清代医家。字小溪。四川岳池人。幼多羸疾,弃儒习医。医术日精。撰有《家藏蒙筌》18卷(1836),汇集脉学、诸科病证及本草药性等以普及医学知识。另有《医学入门》8卷(1857)。子迪哲、孙光海

  • 舒肝涤痰汤

    《马培之外科医案》方。香附、当归、佛手、橘红、栝蒌仁、郁金、茯苓、苏梗、枳壳、参三七、半夏、竹茹。水煎服。治肝痈六、七日后,胁肋微肿,或兼咳嗽,大便不利。

  • 西溪书屋夜话录

    医论著作。清·王泰林撰。原系手稿,大多已残缺,仅存《肝病证治》一篇,收入《王旭高医书六种》。本篇较系统、全面地阐述肝病证治,王氏将肝病分成肝气、肝风、肝火等不同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治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 肩关节部靠下方呈窝状的部分,俗称胳肢窝。《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直者上出腋。”

  • 吴懋先

    【介绍】:见吴嗣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