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类中风。《症因脉治》卷一:“内伤中风论……以其不因外感,故曰内伤,以其症类中风症,故亦曰中风,古人名类中风,即此症也。”参见类中风条。
见《黑龙江中药》。即獾油,详该条。
指知饥而不能食的证候,多因邪结胸膈而致。《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用瓜蒂散。”亦有因脾胃津竭而致者,《医碥》卷二
病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四。亦名带下赤候。指从阴道流出淡红似血非血的粘液,淋沥连绵不断,称为赤带。多因忧思积伤心脾,肝郁火炽,灼伤冲任带脉所致。治宜扶脾气、清肝火。方用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
太阳经证之一。详太阳伤寒条。
即补肾纳气。用补肾药物为主治疗肾不纳气导致虚喘的治法。详补肾纳气条。
舌质红而有裂纹。为里热内迫,肺胃阴伤,宜甘寒泻火,育阴生津。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老鼠豆之别名,详该条。
即偶刺,见该条。
病名。见《审视瑶函》。即惊振内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