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上气不足

上气不足

证名。指五脏六腑上升于头部的精气不足。《灵枢·口问》:“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聋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猜你喜欢

  • 牛角胎

    见《本草纲目》。即牛角,详该条。

  • 吴思贤

    【介绍】:见吴观善条。

  • 六节

    节,谓一定的度数。古人以甲子纪天度,六十日甲子一周而为一节。又从六节以度三阴三阳及六气之变化以至人之六腑等。《素问·六微旨大论》:“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

  • 灸疮膏药

    促发灸疮和保护疮面的膏药。据《医宗金鑑·刺灸心法要诀》载:以黄芩、黄连、白芷、金星草、乳香、淡竹叶、当归、薄荷、川芎、葱白各等分,用香油煎药去渣,再下铅粉熬成膏,专贴灸疮。日换1次。

  • 木通饮

    《症因脉治》卷三方。木通、陈皮、苏梗、甘草。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治胁肋刺痛膨胀。

  • ①又名神阙。脐带脱落结疤后的陷窝。②《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胞系连儿脐,胞不出则不得以时断脐。”即脐带。详该条。

  • 鲍山

    【介绍】:明代江西婺源人。字元则,号在斋,自署香林主人。尝入黄山修道,筑室居白龙潭七年,备尝野蔬诸味。及阅王西楼《野菜谱》,遂将访采可食野菜种于家圃。后得《救荒本草》,又参其书,按时采取,如法调食。谓

  • 暑令吐泻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小儿暑令季节,上吐下泻,多由乳食不洁,损伤肠胃;也有由外感暑湿或寒湿之邪,阻滞中焦,胃失和降,脾失运化,清浊相混而成。因乳食所伤而致者,宜消食异滞,调和胃肠,用保和丸;因

  • 食闭

    闷瘄之一。系饮食不节,食积内停,以致疹难透出的证候。其症面色微黄,四肢倦怠,吞酸嗳腐,身热口燥,胸膈痞闷,甚至肚腹坚实,昏睡气急,大便不通。治宜消食透疹,用宣毒发表汤去甘草,加山楂、麦芽以消其食;莱菔

  • 阴虚阳亢

    精血或津液亏虚,导致阴阳平衡失调,阳气失去制约而浮动;阳又能使阴液进一步亏损,互为因果。症见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咳血、消瘦或失眠、烦躁易怒,或遗精、性欲亢进,舌红而干,脉细数等。治疗原则宜育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