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范东阳方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知母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人迎,见该条。
病证名。见竹林寺轮应禅师《女科秘旨》。多因产后失血,多汗耗伤津液或阴虚火旺,火燥液涸所致。症见咽干口渴。治宜生津止渴。方用生脉散加花粉,石斛,知母。若因火燥液涸,消渴饮水不止,治宜滋阴降火,生津止渴,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红毛七之别名,详该条。
指五脏有病取其原穴进行治疗的方法。《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如肾脏疾患取足少阴肾经的太溪;肝脏疾患取足厥阴肝经的太冲等。
见《中药材手册》。为赤小豆之别名,详该条。
出《喉科秘旨》卷下。即悬壅垂之俗称,详该条。
见《本草蒙筌》。即蜂蜜,详该条。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著《陈氏小儿方》1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