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伤寒明理论》。即神志昏迷不清,或全然不知。详昏迷条。
见瘟疫传症汇编条。
病证名。麻疹后期,牙龈腐烂,以营养状态较差的婴儿为最多见。元·滑伯仁《麻证新书》:“此乃胃中伏毒,上窜阳明部分,宜用犀角地黄汤加火麻仁、滑石,以泄大肠之火,使下移毒势,上清胃火。”外用锡类散或硼砂、冰
书名。是我国现知最早的一种针灸专著。撰人未详。约成书于秦汉之际。原书已佚,魏晋以后此书有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及注本。主要有《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后辑录于《针灸甲乙经》一书中)及《黄帝内经明堂》。参见各该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栗毛球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地肤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戴启宗条。
病名。出《金匮要略》。即狐疝。见该条。
①通捐。祛除、除去。《素问遗篇·刺法论》:“泻盛蠲余,令除斯苦。”《针灸大成》:“蠲邪扶正。”②通涓。清洁。
见《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火绒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