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油柑叶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素问·玉机真藏论》:“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后人将出白解作“溲出白液”,有谓与“白淫”义同。参见便浊、白淫条。
出《外科证治全书》卷二。即唇风。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角蒿之别名,详该条。
解剖学同名器官。牙齿,骨之余,肾之标寄于龈。“髓之所养,故随天癸之盛衰也。”(《张氏医通》卷八)。牙和肾气的盛衰有密切的关系。肾气健旺则齿牙坚牢,反之肾气虚衰则齿牙浮动,作痛不已。又《外科大成》卷三: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指妇人屡孕屡堕,故名。参见滑胎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黄鳝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江天览《妇女病自疗法》:“产后恶血入腹,以致面色黑暗,发现面部突然变黑,呼吸急促欲死,治宜散瘀补气。苏木一两,水三盅,煎至一盅,调人参细末五钱服。”
见《广西中草药》。为水杨梅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竹林寺女科秘方》。即初孕大热。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