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朱煜条。
①即悬雍垂。详该条。②形容浮取更大,稍按则小的脉象。《素问·大奇论》:“脉至如悬雍,悬雍者,浮揣切之益大。”
见《本草纲目》。即三七,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合谷疽、丫刺毒、擘蟹毒、拍蟹毒、病蟹叉、手叉发、合谷毒、虎口疽、合谷疔、虎口百丫、虎口、手丫刺、丫叉毒、虎丫毒、丫毒、丫指等。由阳明经湿热凝结,毒聚虎口而发。初起忽发黄色
【介绍】:见周魁条。
方书。清人编撰,撰人不详。刊于1809年。此书汇辑各科秘验方,简便易求。分通治、急救、解毒、内科、女科、幼科、外科七门,录治疗168证,用方289首。卷末附《续集验良方》两集,载方67首。后附《保婴易
医案著作。2卷。清·黄凯钧撰。系《友渔斋医话》的一部分。内容多为内科杂病,时病重症治验。对病因、病证,服药后病情变化阐述较清楚,立方遣药灵活,辨析疑似之证亦较详明。
五代时官名。五代时无医疗机构的设置,仅设此职以掌管医事。
【介绍】:见王朝弼条。
是取天花患者痘痂制浆接种于健康儿童,使之产生免疫力,以预防天花的方法。相传公元十世纪的北宋时期已应用引痘法以预防天花,到公元十六、十七世纪,人痘接种在国内已较普遍并成为专业。其方法分为四种:即痘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