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州植物志》。为猪鬃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三百五十八。指因病而突然失明的严重证候。包括“疮豆盲、惊风盲、久渴盲、久痢盲、久泻盲。”为邪毒偏盛,肝肾精衰的危象。
见《救荒本草》。为回回蒜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编有《婴儿病证幼幼方论》十卷。
【介绍】:元代药学家。著《日用本草》八卷。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方。牛髓、羊髓、白蜜、酥、枣肉各一斤,茯神、川芎、天门冬、桂心、当归、牛膝、人参、防风、五味子、鹿角胶、菟丝子(酒浸)、熟地黄各一两,肉苁蓉(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令干)二两。前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箕门痈。见该条。
证名。指四肢关节疼痛。《灵枢·百病始生》:“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多因风湿、痰饮、瘀血流滞经络,或因血虚不能养筋所致。《丹溪心法·附肢节痛》:“如肢节痛,须用羌活,去风湿亦宜用之。如肥人
见《贵州草药》。即油桐根,详该条。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